春風又綠江南岸,文明祭祀正當時。連日來,泰興大地上黃澄澄的油菜花兒、粉色桃花和綠油油的麥苗連成一片,伸向天邊。在泰興市慈孝園和西郊安息陵,人們或三三兩兩,或成群結隊,手持鮮花,前去祭奠先人,表達不盡哀思。
近年來,泰興市殯儀館先后建設了西郊安息陵和慈孝園公墓。墓穴總數約2700個,有效解決了城區和外地回鄉逝者的安葬需求。
2019年7月,70歲的上海陸奶奶來到泰興,為讓逝去親人能落葉歸根,將他們的骨灰從外地遷葬到西郊安息陵,了卻一樁多年的心愿。“安息陵有專人管理,定時組織清掃衛生、擦洗墓碑。之所以選擇這里,主要看中了安息陵的管理和服務。”如今,她每年都要抽空走進陵園,置身于綠樹成蔭、安寧靜謐的陵園,敘說著過往的點滴與深情。
清明前后,高峰祭掃人數超萬人。為此,泰興市通過多種形式宣傳文明祭祀理念,發放文明祭祀倡議書,倡導綠色環保的祭掃方式,鼓勵市民踏青遙祭、家庭追思,墓區提供代祭掃服務,推廣鮮花祭掃、植樹祭掃等。同時,提醒廣大市民合理安排祭掃時間,提前祭掃、錯峰出行。泰興市慈孝園新建了停車場,設立了便民服務點,購買了服務老年人的專用輪椅……多措并舉,不斷優化服務,更加便民利民。
“小薛,今天,我又來看你了!”多年前,城區居民徐某愛妻小薛去世。在慈孝園,他為妻子選擇了理想的墓地。之后,每年清明節,徐某都要帶著女兒女婿一家,來墓地集體祭祀,教育引導子女,銘記母親的養育之恩,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用心呵護小家庭,培養好祖國下一代。
許多市民表示,文明祭祀不僅是對逝去親人的尊重,也是對環境的保護和對社會文明的貢獻,愿意從自身做起,踐行文明祭祀理念,共同營造一個清新、文明、和諧的清明節氛圍。通過一系列文明祭祀活動,泰興市不僅提升了殯儀服務水平,也推動了社會風氣的改善,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了積極作用。
(史維雄 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