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金湖縣呂良鎮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效于民”,不斷加大鄉村公共空間治理力度,堅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多角度、多途徑探索發展模式,激發集體經濟內生動力。
據了解,在公共空間治理開展前,呂良鎮金淮村已先后完成農用電網改造、道路硬化、河道治理、土地整理、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村部環境美化、田間道路整治等工作,有效改善了村民生活環境、提高了生活質量。此次金淮村以公共空間治理為契機,盤活資源,做活集體增收、群眾致富文章,加速推動鄉村振興。
盤活河道資源
“治理、收回道路和水體空間140余畝,種植黃花菜和櫻花90余畝,帶動80余名村民務工。”金淮村黨支部書記趙可亞說。
金淮村已完成幸福港排澇河和陳新港排澇河生態河道建設4500米,將繼續推進金淮中心河3000米生態河道建設,圍繞黃花菜村域外圍產業布局建設道路1萬米,道邊栽植櫻花,形成櫻花及黃花菜觀賞大道,生態河道將成為金淮村特色風景線。
規范土地流轉
從荒田到良田,從零星的農田塊到田成方、路成行,一切都歸功于金淮村進行的土地流轉。從2015年開始試點到2018年起對全村土地流轉進行規范操作,截至目前,土地流轉面積達5581.06畝,整治復墾廢溝、廢塘、低洼地塊500余畝,流轉土地經整治小田變大田7個聯組達4000多畝,為全鎮其他16個村居提供公共空間土地流轉處理樣板,土地流轉年收入近11萬元。在此次公共空間治理中,金淮村土地流轉溢出面積544畝,全部對外發包,預計年增加村集體收入54萬余元。
以建設高標準農田為突破,完善農田基礎設施。2022年,在金淮村建設泵站2座、生態溝渠3.03公里、節制閘1座、農橋14座、涵洞31座、機耕路14公里等,項目建成后,將挖掘農用地規模化利用潛力,重構鄉村生態空間。
金淮村通過土地整理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協調發展,建設一項、整治一片,最終達到村強、民富、環境美的效果。
壯大鄉村產業
金淮村以種植稻麥為主,發展稻蝦、稻蟹、芡實等特色產業,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拓寬村民致富渠道,謀劃產業聚集、生態旅游等方面發展路徑,2017年扶持青年農民季豐春成立春豐芡實種植家庭農場,農場集加工與種植為一體,種植面積達300余畝、年收入50多萬元,帶動30多名村民就業、人均年收入1.5萬元。去年,南高齒(淮安)風力發電齒輪箱擴產項目落戶金湖,金淮村積極配合宣傳,推薦年輕人應聘,實現村民就近就業。
為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整合農村服務資源,發展鄉村產業,呂良鎮將成立農機綜合服務中心,目前已進入土地規劃調整及項目設計階段,服務中心主要開展農機維修保養、協助年檢、技術指導和安全教育,同時組團對外服務拓展服務市場、對內集中采購物資降低生產成本,開展聯耕聯種聯防、開設代種試點增加村集體經濟,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
■融媒體記者 李 蓉 通 訊 員 姚月軍 吳小平 陳學森 趙 犇 徐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