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將至,贛榆區(qū)各鎮(zhèn)、各學校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以“清明祭英烈·豐碑礪童心”為主題,組織青少年學生廣泛開展紅色研學、主題宣講、文化傳承、實地緬懷等主題活動,以多樣的活動形式、豐富的活動內(nèi)容,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緬懷革命先烈,賡續(xù)紅色基因,爭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主題宣講知清明
墩尚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lián)合墩尚中心小學舉辦了紅領巾尋訪活動。墩尚中心小學的少先隊員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懷著崇敬的心情趕往敬老院,看望革命英雄顏景余同志。在溫馨而莊重的氛圍中,大隊長為顏景余同志戴上紅領巾。之后,顏景余同志開始向孩子們講述戰(zhàn)爭崢嶸歲月。他的話語樸實而有力,將少先隊員們帶回了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他講述了自己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如何與戰(zhàn)友們并肩作戰(zhàn)、共克時艱的親身經(jīng)歷,每一個細節(jié)都透露出革命先輩們的英勇無畏和堅定信念。少先隊員們聚精會神地聽著,仿佛穿越時空,仿佛目睹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贛馬鎮(zhèn)組織300名師生與“五老”志愿者前往抗日山烈士陵園、國防教育基地開展“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教育。“五老”志愿者用質樸的語言、真摯的情感,為學生們講述抗日山的歷史和先烈們的英勇事跡,再現(xiàn)了當年先烈們?yōu)榱嗣褡褰夥攀聵I(yè),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感人場景,引導學生們勿忘國恥、砥礪奮進。
童心巧手話清明
黑林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里,孩子們拿起畫筆,畫出了他們心中的清明,在他們的筆下:青團圓潤可愛,仿佛散發(fā)著艾草的清香;柳枝隨風搖曳,寄托著思念與生機;有的小畫家還別出心裁,用細膩的筆觸,將青團、柳枝等清明元素作為繪畫底色,點綴在古風仕女的衣袂裙擺間……一幅幅充滿古風意趣的畫作躍然紙上,既有傳統(tǒng)韻味,又不失天真爛漫。
墩尚鎮(zhèn)的青少年學生在聽完顏景余同志講述的歷史后深受觸動,返校后,少先隊員們拿起筆,寫下了自己的尋訪心得。一篇篇真摯的文章流淌出了他們對革命先輩的敬仰之情和對今天美好生活的珍視之意。通過撰寫心得,少先隊員們不僅表達了自己的愛國之心,還進一步加深了對紅色文化的理解與傳承。
致敬英烈憶清明
連云港市城頭中心小學組織500余名師生徒步上抗日山開展祭英烈活動,此項活動已經(jīng)連續(xù)開展了50年。30年前參加活動的學生有的已經(jīng)成為了今天帶隊的老師。抗日山上,他們集體默哀鞠躬,為烈士敬獻花圈,表達對先烈們的深深悼念之情。活動結束后,學生們紛紛表示要將這份對先烈的敬仰轉化為持續(xù)學習、砥礪奮進的動力,為將來建設美麗新中國貢獻力量。
贛榆發(fā)布
,贊123
班莊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攜手夾山中心小學、班莊中心小學、歡墩中心小學,在抗日山烈士陵園共同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且意義深遠的清明節(jié)活動,讓青少年們在緬懷先烈中汲取奮進力量,厚植家國情懷。在莊嚴肅穆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前,師生們高唱國歌、敬獻鮮花、默哀沉思。隨后,他們來到碑林前,小心翼翼地蘸濕毛巾,輕輕擦拭著一塊塊碑文,仿佛在撫摸著歷史的脈絡,觸摸先烈們留下的精神印記。
贛榆發(fā)布
,贊84
青口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lián)合青口十八勇士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和贛榆區(qū)華中路小學共同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通過沉浸式紅色教育引導學生賡續(xù)英烈精神,厚植家國情懷。伴隨著雄壯的國歌聲,全體人員整齊列隊,面向青口十八勇士紀念雕塑肅立默哀。少先隊員們胸前的紅領巾在春風中飄揚,退役老兵胸前的勛章閃耀著歷史的光芒,師生志愿者們手持的菊花寄托著無盡的哀思。
連云港九里小學黨員教師及四五年級全體師生前往小沙東海站紀念碑開展“緬懷革命先烈 尋訪偉大精神”清明節(jié)紅色研學活動。“五老”輔導員王從廣老師為隊員們講述了《血染的浪花——小沙東海戰(zhàn)》,隊員們認真聆聽,牢記這些英勇犧牲的英烈。隨后,隊員們神情肅穆,依次緩步走向革命烈士紀念碑前敬獻菊花,表達對革命烈士的無限深情和哀思,深切悼念為革命事業(yè)前赴后繼、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
連云港市徐山中心小學組織少先隊員來到抗日山烈士陵園和董力生故居紀念館開展了“循行知足跡研學 啟少年智慧潤心”為主題的清明節(jié)研學實踐活動。在抗日山烈士陵園,少先隊員們通過敬獻花籃、唱隊歌、為烈士墓獻詞等活動,追溯抗日烽火歲月。在董力生故居展陳中,少先隊員們通過實物、影像及講解,了解了董力生的生平事跡與精神內(nèi)核。